Google从2010年1月发布第一款Nexus One开始,一直到2013年万圣节发布Nexus Five,四年时间发布了5款手机。这五款手机全部由安卓联盟的HTC、三星,LG等代工出售,并且在全球手机市场上,Nexus系列手机也没有如一些人所预测的在全球的手机搅起多么大的血雨腥风。难道是Google做手机的信心不足?非也,我认为Google实则是无心插柳。接下来我想从四个方面来简单分析Google不发力手机的原因。
一、 Google的核心业务
近年来Googl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财报文件显示,它还是一家营收非常单一的公司,几乎全部营收都来自广告。例如,2009年营收97%来自广告,而2010年和2011年均为96%。随着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它开始进军硬件市场,营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Google2013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营收占到了总数的8%,但是Google广告收入仍然占据80%以上。不过随着Google将该部门出售给联想,我认为Google的营收结构又会回到此前情况。
由此可见,Google的核心业务仍旧是是搜索构筑的互联网入口,同时为了防止Apple通过iPhone在操作系统层面垄断移动互联网入口,从而威胁到其搜索业务,Google通过Android与IOS竞争市场,以维护其互联网入口地位。基于同样的目的,Google通过Chrome浏览器争夺PC端的互联网入口,甚至可以通过Chrome OS直接争夺用户PC市场。这显然是要革了PC端市场的老大Microsoft的命。
二、 Google前有苹果
另外,不仅有Microsoft,Google前边还有一个大Apple在挡着它称霸。Apple是个富有个人英雄色彩的公司,现在通过云端iTunes、AppStore和iCloud加上终端的iPhone、iPad、Macbook、iMac、AppleTV以及专业领域的Mac Pro构筑了一个从服务到软件再到硬件的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构筑了一个具有完全一致化体验的从手机到电脑,从硬件到云端的相当完备的生态系统。Apple通过自己的生态系统牢牢把握着大批高端用户,并且这批用户具有相当的忠诚度。
Google这家公司与Apple不同,走的是开源路线。通过自己目前开源的Android系统和也是开源的Chrome OS系统也在构筑一个强大的Android生态联盟。通过这个联盟,进一步巩固它的搜索业务,保证广告的营收。
无论是在PC端,还是在移动端,Google已经和Apple开始了在全面战场的战争。手机端Android与IOS的交锋, PC端Chrome OS与Apple的争夺,可以预见,未来这两家极具战略眼光的公司将会酣战淋漓。
三、 老虎不发威也不是病猫
作为Android的开发者,Google适时得通过Nexus系列来发布Android的标准版本,会更有利于开发者们进行研发,不仅有助于Android系统自身风格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不会把命运放在别人的手里。
Google既要稳固Android联盟大后方,又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予三星、HTC和LG等这些Android手机生产商。坊间不时传出的三星要和Google分道扬镳的消息绝对不是空穴来风,Google用五款华丽的Nexus系列手机和手中握有的大量专利告诉这些手机制造商们,老虎不发威也不要把它当作病猫。
另外,近期Google把摩托罗拉的部分专利出售给中国联想,使得联想也成为Android联盟的重要一员,势必会加剧联盟内部的竞争。同时,Google仍旧把持着关键的九成专利,这些相加,难道不足以对三星们形成威慑吗?
四、 Google不做手机的价格依据
Google不做手机的另一个价格依据我认为恰恰就是Google手机本身。
在配置方面, Nexus 5采用4.95英寸FHD(1920*1080像素)超大触摸屏,搭载高通骁龙800四核处理器,主频高达2.3GHz, 13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等一系列超高配置均达到时下高端水准。
顶级的配置加上Google品牌本身的溢价,全世界数以亿计Google迷的用户基础,作为整个Android系统终端当中的代表之作,一个具有Google最正统血缘的产品,凭借不足400美元的低廉售价Nexus5何愁没有销量。
可是,没有闪亮的发布会,只有溢彩的新闻稿,Google“五太子”Nexus 5悄无声息地在美国上市,在用户数量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Nexus5甚至没有发售。
五、 无心插柳,何以成荫
Google之所以没有在手机行业完成大动作,并非内力不足,更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而是在它的战略布局内上,Google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软件,而把硬件交给联盟内的合作伙伴去做。
无心插柳,何以成荫。我想如果有心,又何以不成荫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