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智能手机的生态链,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智能手机。早期的手机,说白了,是一部电话,也就是说其主要功能是语音通讯。随着3G和4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通话功能降为次要功能,主要功能是互联网终端,此时的手机开始电脑化了。即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应用,通过此模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手机电脑化是智能手机的真正内涵,这样的手机才能叫Smartphone。
既然智能手机是电脑化的手机,它必然具有电脑的类似特征,即软硬件分离。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复杂,角色参与者更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智能手机在功能上不断进化,应用愈加丰富,极大压缩传统电脑的市场空间。
一、手机产业链主要环节及价值构成
无论在电脑还是手机的价值链中,价值含量高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因为各个厂家的硬件越来越趋同,只有你的硬件有用户需求的特异功能时,这才算价值。而软件则不同,微软、GOOGLE和FACEBOOK等公司都是凭借软件能力实现其特有价值的。因此,在智能手机中,苹果和GOOGLE的价值是首屈一指的,即使三星曾在销售额上领先,但其价值不能与苹果和GOOGLE同日而语。因为,苹果和GOOGLE把控着操作系统,掐住了产业链的命门。
在智能手机的价值含量中,芯片仅次于操作系统。相比于操作系统,手机芯片生产厂商较多,生产的手机芯片更是种类繁杂。但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不多,主要有高通、三星、联发科(MTK)、英伟达、英特尔等。芯片产业中,技术、规模、资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从目前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看,真正三个要素均具备的只有高通。高通最大的对手是联发科(MTK)。从2G时代起,联发科形成了其身存和发展的根基Turnkey模式,这种模式因价格低廉而颇受中小型手机厂商的欢迎。进入到3G和4G时代,高通也开始在类似的模式上发力,全面覆盖高、中、低端。联发科目前的市场地位受到一定挑战。除此外,苹果、三星和海思目前在芯片上试图开辟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手机芯片市场,在开放市场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将是高通、联发科、三星;苹果芯片将独立存在。
关键配件厂商。例如触摸屏、摄像头、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厂商。手机触摸屏较大的供应商有日本的JDI,夏普,韩国的三星,LG等。摄像头较大的供应商有索尼、夏普、三星等。这个环节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利润率比较可观。国内的厂家,在手机关键配件领域有崛起的势头。
手机的零部件一般包括:内置件、外制件、电子组件、包装材料。内置件:一般意义定义为手机内部的塑胶、五金、排线之类。外置件:手机外壳、前后面板支持架。电子组件:电路板、电池、耳塞。包装材料:说明书、保修卡、包装盒。
应用软件开发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成为手机的核心卖点之一。苹果AppStore开启了一种崭新商业模式。其商业模式是开发者开发应用,上载至App Store,通过用户下载付费的形式获得收入,苹果公司统一代收,然后将应用收入按照一定比例与应用开发者分成。手机应用开发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公司。应用开发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户直接付费,二是开发者在应用中嵌入广告,由广告商间接付费。苹果的AppStore是其利润的一大来源,而国产手机近乎为零的利润,与其平庸的应用不无关系。这个环节的特征是价值分化,即如果你能开发出尖叫型应用,你会赚的盆满钵满;反之,如果你的应用平淡无奇,你能勉强度日就该偷着乐了。
手机商及渠道。目前,国产手机在国内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尽管利润少的可怜,但一直顽强的生存着。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依赖于生产和渠道。众多的国内厂商凭借着贴近国内的集成制造环境和庞大的消费市场,牢牢占据海内外数量巨大低端市场。但值得指出的是,这个环节是技术含量最低、竞争最惨烈、利润最惨淡的价值环节。目前,多数的手机商不直接生产组装,而是通过代工的方式委托代工商组装,组装水平往往对手机的后期的稳定性和寿命有一定影响。高端品牌一般会找一流的制造商代工(如富士康),低端手机只能找低端制造商将就了。
二、手机设计的一般流程
手机设计一般需要七个基本模块:ID、MD、HW、SW、PM、Sourcing、QA。
1、ID(Industry Design)工业设计
包括手机的外观、材质、手感、颜色配搭,主要接口的实现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2、MD(Mechanical Design)结构设计
手机的前壳、后壳、手机的摄像镜头位置的选择,固定的方式,电池如何连接,手机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盖手机,如何让手机滑上去,怎样实现自动往上弹,SIM卡怎样插和拔的安排,这些都是手机结构设计的范畴。繁琐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员对材质以及工艺都非常熟识。
3、HW(Hardware) 硬件设计
硬件主要设计电路以及天线,而HW是要和MD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比如MD要求做薄,于是电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时HW也会要求MD放置天线的区域比较大,和电池的距离也要足够远,HW还会要求ID在天线附近不要放置有金属配件等等。HW也会与ID发生分歧,例如ID喜欢用金属装饰,但是金属会影响了天线的设计以及容易产生静电的问题,因此HW会反对,因为ID/MD会开发新材料,才能应付ID的要求。
4、SW(Software)软件设计
SW是更容易理解,SW要充分考虑到接口的可操作性,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观等因素。SW的测试非常复杂,名目繁多,SW的测试不仅只是在寻找Bug,一致性的测试、兼容性的测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在目前“内容为主”的信息时代,软件才是手机的最终幕后支柱,硬件的驱动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软件和硬件的工程师之间的冲突也是家常便饭。
5、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大规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细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专门负责技术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项目的进度各协调工作,PM这个部门通常存在于那些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手机的公司。
6、Sourcing资源开发部
资源开发部的员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资源,如新材质、新的手机组件、测试器材等,当手机开始试产时,他们要保证生产在线所需要的所有生产物料齐备。手机进行小批量试生产,考察的不仅是软/硬件的成熟度,还包括考察生产工艺和生产的测试技术,有些手机在到达这个阶段时,假如过不了这一关,最后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
7、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监督
QA部门负担起整个流程质量保证的工作,督促开发过程是否符合预定的流程,保证项目的可生产性,有很多新设计的奇思构想手机,就因为碰上了难以逾越的工艺障碍而最终宣告放弃。
三、智能手机的几个关键问题
1、为什么智能手机必须先出软件,随后才有硬件?
我们看看手机面世的流程就明白了,以国产安卓手机为例。Google出台最新操作系统源代码——>芯片厂商需要花1-6个月来做自己的芯片方案——>手机厂商从芯片厂商处买到方案和代码,进行自己的集成和定制工作——>将所需硬件组装成手机。
2、国产手机是否有自主操作系统?是否有芯片能力?
现在国内手机厂商,都没有自己出系统的能力。极少数厂家有出芯片的能力,例如华为、中兴。但并非都能成熟商用,因为如果芯片不稳定,用在自己的品牌手机上,就会让用户产生恶评,最终会在短期内丧失市场。
3、手机高中低端是如何形成的?
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芯片厂商屈指可数,但手机厂商众多,这是手机生态系统的结构比例所决定的。大品牌、销量广、支付能力强的手机厂商,芯片厂可为其1个月就出方案,全方位满足其诉求。反之,如果是低端手机,不愿出大价钱,芯片商只能抽空为你干干活,这样就要较长时间交付,比如6个月。低端手机一般也不会在乎这个漫长的工期,因为对低端用户来说,便宜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