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会导致企业滑向平庸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来源:IT时代周刊2014.9.5特稿 作者:朱尔斯•戈达德 浏览量:658

 

最成功的企业创造市场,而非跟随市场。创造市场意味着创造新事物。对于顾客而言,这意味着有人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而不是在固有的产品或服务中,创造出一个新的变体。

经济学家马克·卡森(Mark Casson)曾经说,“企业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其他人都是错误的。因此,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就是差异化。之所以会出现差异化,是因为人们对同一个形势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正是这一点才使得企业家显得如此重要。”

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家精神就是以全新的方式揉合各种深刻见解,以创造市场的技能。因此,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源泉。企业家通过深刻的见解和远见发现机遇,然后集中必要的生产资源来抓住这些机遇。

当然,力求差异化,并不能保证你一定会成功,只能说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仅仅谋求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是很危险的,因为每一位竞争者都会从相同的角度定义“卓越”,导致竞争者之间出现严重的趋同现象,而这种结果背离了竞争者的初衷。竞争者越是谋求“做得更好”,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趋同现象就越严重。

差异化               

现代世界中,竞争趋同的危害是很大的。只要我们从相似的立场看世界,我们做出的决策就会比较相似。想要在市场上获得胜利,管理者就必须在竞争趋同的情况下,对市场多样化地解读,制定多样化的战略,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对这些解读与战略进行检验。

企业管理者如果做出与竞争对手相同的决策,无论这些决策听起来多高明,管理者都不会从中获得多少益处。若要获得真正的益处,管理者应该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即便冒着犯错误的风险,也应在所不惜,因为这样至少会给自己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从而获得领先甚至击败竞争对手的机会。

事与愿违的是,我们越是让自己的推理符合固有的逻辑,越是努力地以固有的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越是遵循一般性的战略原则,就越有可能将企业推向平庸的境地。这是令企业管理者哭笑不得的事情,也是很多聪明人常犯的错误。

管理者要想推动一个企业取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抵制这种显而易见却被众人认可的战略,看透标准版本的战略,不迷信风靡一时的管理理念,并敢干坚持自己的道路。过于追求逻辑性,就是选择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这种行为注定让管理者带领他的企业步入平庸,走向失败。

一种观点认为,赢家只是在执行力方向比竟争对手做得更好、更快、更彻底。在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大体上是相似的,是他们在实现这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差异,最终出现了赢家与输家。

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它没有认识到执行力与战略一样,也是以信念系统为基础的。如果想要让执行力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就需要采取一系列不同于标准执行方法的理念。力求“更好地执行”与“做得更好”一样,都不是成功的秘诀所在。

刻意追求卓越的结果,会让管理者事与愿违,尝到失败的苦果。如果事情本身的方向是错误的,你干得越起劲,就越是往毁灭的深渊靠近。组织管理学学者拉塞尔·艾可夫(Russell Ackoff)曾经说:对于错误的事情,我们做得越好,结果错得越严重。因此,当我们在做错误的事情的时候,纠正了一个错误,反而导致我们错得更严重。将错的事情做好,还不如将好的事情做错。

成功不易模仿             

在不趋同的前提下,市场竞争中的赢家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精力,在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或者人才市场上,为自己赢得了独特的地位;第二类,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和毅力,在应对企业内部挑战的过程中,采取了新颖、有效的措施。

大多数企业的情况都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平庸的境地而难以自拔。无沦是外在的市场,还是内在的管理,这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都没有差异化特征。它们的战略在结果上,无异于抄袭了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做法。只要它们始终沿用这种战略,这些企业到最后,必然无法创造出独特的经济价值,而始作俑者,恰恰就是它们自己。

同时,在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上,具有差异化特征的企业如凤毛麟角。一般情况下,以产品独特见长的公司,都是由这样的设计工程师领导的:他们认为无论是企业的利润还是财务稳健性,其重要性都低于设计的完善性。

在汽车工业,保时捷长期以直是践行这种管理哲学的典范。相比之下,素以精益管理以及持续改进而著称的企业,一般是由注重节俭的设计工程师领导的。这些工程师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创新思想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丰田公司明显体现了这种成功哲学。

那些将企业带入平庸境地的管理者,怀疑一切创新的、试验性的或者有悖于传统的观念在他们的生存理念里,多半包括“顺从、控制、可预见性”等关键

词。他们不喜欢有超出自己控制的事情发生。经常有企业管理者以及投资者说自己“厌恶惊奇之事”,可是我们不禁会问:“惊奇也就罢了,难道连惊喜也仄恶吗?”

然而,市场是冷酷的裁判。失败的企业往往追求安全,以求自保,但追求安全付出的代价,也会让这些企业感到无奈。

矛盾的是,很多现在摇摇欲坠的企业,比如通用汽车公司等,本身都曾经是非常独特的市场竞争者,但在其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它们丧失了开拓进取的勇气,实行了管理专业化和行为标准化的措施。这些举措就意味着它们不可避免地滑向趋同和平庸的境地。

经理人因素             

不过,对经理人而言,采取安全稳妥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对于受雇于该企业的经理人的意义,远远高于对于该公司股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经理人对待股东资本的态度,远远比股东期待的要慎重。因此,很多经理人在谋划企业发展的时候,还没有股东看得长远。

实际上,企业高管面临的评判标准,远远比股东面临的评判标准严格。如果企业在短期内遇到了挫折,那么其高管肯定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就导致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企业发展出现问题,经理人可能会失去工作,而且收入的稳定性,也会遭到很大威胁。相比之下,企业如果出了问题,对于股东而言,充其量只是其持有的证券组合中的一只股票蒙受一点市值损失。

经理人反感风险,是因为这种做法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便这样做会损害股东的利益,也在所不惜。经理人采取安全稳妥的措施,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过于循规蹈矩,过于害怕犯错误,过分注重资历,雇用过多顾问以防范自己失误,注重向竞争标杆看齐,推崇一些风靡一时的管理理念。各种形式的循规蹈矩中,也许危害最大的一种形式,就是把行业内的“最优做法”奉为标杆。矛盾的是,这种对企业极具危害性的做法,对经理人自身而言,恰恰是最稳妥安全的。

“最优做法”奉为标杆的危害在于,同一个市场中的所有竞争者在定义“最优做法”的时候,采用的标准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因此,等到所有竞争者都开始追随、效仿这个“最优做法”的时候,他们的企业实际上就趋于相同了,失去了各自特色,因此也就失去了赚取财富的机遇

过去的20年里,各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催生的最不利于创造价值的管理理念,可能就是“最优做法”理念了。他们的初衷是催促落后者尽快赶上领先者,但结果却是创造了大量的平庸企业和失败者。

商业成功的秘诀不在于“最优做法”,而在于独特做法。优秀的管理层,会永远抵制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泛化的事情,包括任何会促使思维标准化的事情。效仿“最优做法”就是一种不会追求创新的思维。这只是工业领域的抄袭现象。平庸企业在寻求万无一失的战略的过程,错误地认为成功可以通过公式化的力一式获取。

平庸企业垂涎荣誉,也害怕失败。他们宁愿做一些防止错误的事情,也不愿做一些为成功奠定基础的事情。他们认为没有失误就是成功。但如果你坚持把“先确保正确”作为自己的制胜之道,不愿承担“先犯错误”的风险,你就有可能永远学不到任何新事物,永远不会进步,永远不会体验到真正的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IT时代周刊2014.9.5特稿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人讨论    658 人阅读
发表

游客

这位投稿者太神秘了,什么都没留下~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