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推动通航产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8日 来源:通航在线 作者:孙卫国 浏览量:58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格局。这是党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的进程中,要认真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强和强军统一,正确把握和处理通航产业发展中“军转民”和“民参军”的关系,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通航产业的军民融合问题,促进通航产业在军民融合中健康发展。

一 通航产业实施军民融合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国家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在通航产业发展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航产业是国家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民用航空的两翼之一,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通用航空产业又具有准军事化的性质,是国家重要的战争后备力量。

 和平时期,通航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战时,它将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航空人才储备来源,为保卫国家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通航产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通航发展与国防安全的关系,找到统筹通航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推动通航产业与国防建设的同步发展。

 (2)促进通航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用航空产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产业体系,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公共航空服务、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的军民两用领域。航空工业既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基础,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军用航空技术和民用航空技术具有通用性,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彼此促进。

 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以来,中国通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通航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到通航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而促进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是破解矛盾、推动通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3)军事航空和通用航空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通航产业的军民融合具有双向互利功能,带有明显的军民两用性质,既寓军于民又军民互利。通航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军事技术、资源和人才,多快好省地发展,军队也可利用通航产业的发展,为国防建设和军事航空提供航空运输、专业人才、装备和基础设施保障等。

 因此,在通航产业发展中,要注重通用航空与军事航空的统筹协调,相互促进,确保军事航空与通用航空协调发展,实现军民互利、合作共赢。

 二 通航产业军民融合重点领域

 2016年以来,国家推动通航产业的利好消息不断。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问题。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推进通用航空发展的重点任务》。11月,国家发展委联合民航局等三部门推出41项通用航空示范工程。

 国家对通航产业的强力推动,为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抓住国家发展通航产业的有利契机,认真研究和探索通航产业融合重点领域,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军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

 (1) 通航装备制造领域

  航空装备制造是促进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国现有主要通用航空制造企业15家,截止2015年,累计交付通用航空器850架。目前中国通航飞机大多从国外进口。

 2016年中国在册固定翼飞机,国外飞机和合资飞机占72%,国产飞机占28%;在册旋翼机,国外飞机和合资飞机更占95%,国产飞机仅占5%,由此可见,中国通航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潜力巨大。

 几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注重发展军用飞机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通航飞机的研发制造,先后自主研发生产了运十二、运五系列飞机,小鹰500,海鸥300等通用飞机,及多种型号的民用直升机。

 但由于多年来在以军机为主的思想主导下,在通航飞机的研发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科研生产和技术保障能力,军品与民品之间的科技资源和生产能力上没有实现互动互补,缺乏相互转换的动力机制,民品专用研发机构少,研发经费投入低,民口产品配套性差,民用技术支持弱。所研制生产的通用航空飞机产品,不仅与世界航空大国的通用航空飞机差距大,与自己研制生产的军用飞机的技术、工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2016年7月,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要以通航产品制造为核心,到2020年,研发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实力的通用航空主流产品。这为通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军民融合提供了机遇。

 要围绕提高中国通航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航空工业体制改革,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和优质社会资源进入通航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通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要打破行业封闭,推进航空军民两个工业体系的有机结合,促进军用技术向民口转移,利用军民技术相关性和市场的关联性,把在军用飞机研制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材料大量运用到通用航空飞机研发制作中,尽快制造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通用航空装备。

 (2)通航机场建设和适用领域

  通航机场是国家重要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也是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据中国航协通航分会的统计,截止2016年底,中国颁证的通用航空机场只有70个,加上临时起降点不到400个。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20年前全国要建设500个通航机场的目标,目前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和建设通航机场,有些新建的通航机场位置重要,填补了军队在一些地区的机场空白,成为和平时期军队参与应对重大突发情况时的重要航空基地,也是国家未来重要的战争潜力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军队精简整编、部署调整和航空装备性能的提高,全国一些地方的军用机场目前处于留守和闲置状态。由此可见,在通航机场的建设和使用方面,“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潜力是很大的。

 应从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通航机场的布局、建设和使用问题。一是要通过国家和军队相关立法,在确保现有留守和闲置的军用机场战备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军地协调对接,签订军用机场临时使用协议,让留守和闲置的军用机场在和平时期为通航发展服务,实现“军转民”,这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航产业发展对通航机场的迫切需求,为国家节省大量通航机场建设投资,提高留守和闲置军用机场的使用效率,而且军用机场在使用过程中可得到及时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使机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战时可确保这些守留和闲置的军用机场供军队使用。

 二是对各地新建的通航机场,参照国家高速公路修建国防公路跑道的做法,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规定,根据国防需要,提前规划和适当增加通航机场的军事功能,实现“民参军”,使通航机场平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战时可为军队执行作战任务提供保障。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过全国通用机场网络,实现通航发展和国防建设双赢。

 (3)低空空域使用和管理领域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优化空域结构,推进空域分类管理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空域动态管理,灵活使用机制。这为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自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以来,低空空域实行分类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低空空域的使用管理仍是目前影响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低空空域使用管理领域深化军民融合对促进通航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要尽快出台体现军民融合的《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统筹军事航空、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三者需求,正确处理通航与军航,空管与空防的关系,依法使用和管理低空空域资源;其次,推行空域灵活使用机制,统筹协调军民航分别管理的航路内和航路外空域资源,实现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在民航各级管制中心设立军航管制员席位,实现军民航联合值班,面对面协调军民航飞行矛盾,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空域使用环境。

 (4)通航空管信息领域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通航空管信息服务站有10个,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军民航空管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军民航空管信息引接困难,造成部分已建成的通航空管信息服务站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难以实现对低空空域飞行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特别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快速增长,对低空飞行动态的监控和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目前在空管信息资源互通和共享方面,军民“两张皮”的格局尚未被打破。由于军民航空管设施是分别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无法实现军民航空管设施互联互通,飞行信息无法实现军民共享,影响了军民航空管设施综合效益的发挥。

 因此,要针对当前在同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信息互联互通不顺畅等问题,加快推进低空飞行信息资源军民共享平台建设,依托军民航现有空管系统,通过军民融合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实现对低空空域飞行的监控和管理。

 (5)通航人才队伍建设领域

  截至2016年底,中国获得通航经营许可证的通航企业320家,在册航空器2595架,通用航空公司驾驶员2600人,通航从业人员13000多人。中国通航装备和人才实力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

 在通航企业中组建通航预备役部队,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是通航企业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要根据战时国防动员和平时应对突发状况的需要,在不同作战方向有重点地加强通航国防动员力量建设,在实力较强的通航企业建立通航预备役部队,按照《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对通航预备役部队进行重点建设、军事训练和经费保障,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通航预备役部队,使通航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和战争后备力量,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力量。

 要加强军民融合式航空人才培养,通航企业可以通过组建通航预备役部队,加强国防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与驻地航空兵部队建立相互学习交流机制,组织企业航空专业技术人员到部队参观交流、请军队航空专家到通航企业授课等多种形式,强化通航企业人员的国防观念,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军事技能,提高通航企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通航企业航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军队通过与通航企业的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状况,掌握通航企业使用机型及其工能,学习通航企业的管理经验,拓展知识面,为军队航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进而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为今后军队航空专业人才复员转业到通航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对策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工程。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在通航领域形成理念共融、产业共促、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发展格局,推动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健康发展。

 (1)转变思想观念

 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要从政治高度和战略全局认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打破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等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强化军民融合的大系统发展观;

 要注重利用市场手段,激发通航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按照市场规律研究提出通航产业的融合项目,实现通航产业资源与国防需求的对接,使通航产业发展实现军民兼容、寓军于民。

 (2)制定通航产业军民融合战略规划

 在通航产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国家长期战略规划来推进,科学筹划通航产业军民融合的总体布局与长远发展,把通航产业的军民融合纳入国家和军队发展规划的“大盘子”中去,切实让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主导通航产业的资源配置,要在国防建设中合理兼顾通航产业发展需要,促进通航要素交流融合,提高军民资源共享程度,努力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路举措落到实处。

 (3)完善通航产业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要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国家通航产业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规范的军地沟通渠道和工作程序;制定完善通航产业军民融合的政策制度,最大程度凝聚通航产业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合力,稳步推进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进程。

 (4)强化通航产业军民融合法治保障

 要树立法治思维,把法治精神贯穿于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全过程,使法治成为促进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支撑。要建立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法规规章,依法规范通航产业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配套保障,依法引导通航企业有序参与军民融合进程,不断提高通航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让我们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振奋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开创通用航空产业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通航在线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人讨论    585 人阅读
发表

游客

这位投稿者太神秘了,什么都没留下~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