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676万公顷,相比2015年减少了2360公顷,这是我国农业在经历了“十二年连增”后首次下降,未来亦将呈现略降之势。去玉米库存是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破除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尴尬现象的头一枪,是缓解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的催化剂。
为什么要供给侧改革?
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北起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南至海南岛,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如图1。广袤的土地加上数以亿计的农民造就了2016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达到2.2亿吨,再加上当前中国玉米库存高达1.1077亿吨,其库存/消费比亦为最高50.93%,远远超过了我国实际需求(约2亿吨),巨额的玉米库存就像是大动脉的血栓一样,阻碍了玉米上下游产业的链接,损害了上游的勤劳的农民、种子企业,割裂了中国玉米与下游饲料、工业加工的互动联系,让整个玉米产业患上重病。
图1 中国玉米种植区划
如此庞大的库存,缘起于玉米临时收储制度。临储政策始自2007年,初衷是鼓励主产区玉米种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玉米种植面积开始逐步扩张,产量也随之增加,从2008年至2016年,我国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亿吨,增长了32.5%,跃居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具体数据参见图2。在临储支撑的库存堆积之下,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一路走高,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定在每吨2200-2300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中国2006-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与产量
从消费端来看,伴随着我国养殖业和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我国玉米消费量持续增长,目前年消费量在1.9-2.0亿吨左右。其中,2016年,饲料消费是我国玉米消费的主力,占比达到64%左右,深加工占比为26%,口粮及其他消费用途合计占比达到10%,如图3。也就是说,如果完全自产自销,巨大的消费需求也几乎是和产量相当的。
(数据来源: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3 中国玉米消费用途
然而,进口玉米以及进口的高粱、大麦、DDGS等玉米替代品则价格低廉。2015年,我国进口高粱和大麦的完税价在1600-2000元/吨左右,与同时间段的东北在广东的玉米价格相比差达到300-600元/吨,如图4。2016年1月,美国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格比我国南方港口玉米成交价格低800元/吨。如果你是购买者,你会选择买进口玉米还是国产玉米呢?显而易见,我国东北临储玉米的收购量大大增加,2015/2016年度更是达到了1.2亿吨的天量,也就意味着东北生产的玉米,大部分都直接进入了临储的仓库,这个高库存的“动脉血栓”就形成了。
图4 国内玉米和国外进口玉米价格差
2016年,临储政策退出算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这意味着,被扭曲的玉米市场将来会回归以价格反映供需基本面的正轨,但目前玉米产业链上游供给充裕,库存压力不容小觑,而中下游竞争较为激烈,玉米过剩状态逆转艰难,国家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以解决农民之痛。
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地?
“今年将是玉米产业深度调整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说。今年的1号文件中,玉米被置于“去库存”首位,习近平总书记讲,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方向和重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那么玉米去库存可行途径无非就是两条路:减供给和增需求。在减供给方面,2015年国家首次调降玉米临储价格,去年玉米种植面积即出现了近3000万亩的调减,主要为镰刀湾地区。国家将继续推进以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1000万亩,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抑制进口替代品冲击玉米消费,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
在增需求方面,可以看到随着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玉米已由去年初的1860元跌至如今的1494元,即将触底的价格为东北玉米的流通贸易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玉米深加工带来了发展,从而利好整个玉米产业链。我国是玉米的第二大消耗国,玉米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当丰富,如图5。其中,约有64%的玉米用于饲用,17年伴随生猪存栏恢复,饲料需求相对稳定增长。
其次,深加工领域随着玉米价格的回落,利润显著改善,结合促进深加工需求、加强出口竞争力的政策,更容易推进深加工对玉米消费的需求增长,成为去库存的有力手段。玉米淀粉是玉米加工的最大部分,也是玉米深加工的原料。2015年,我国玉米淀粉产能为3320万吨,产量仅为186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6%。山东和吉林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最主要的两个省份,直接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否提高玉米深加工利润,将决定去库存的进度。
图5 玉米加工产业链
最后,燃料乙醇行业将成为后期玉米消费主要需求增长来源。产生这一判断的主要来自于:(1)发展燃料乙醇为消耗玉米库存的有效手段,现在国内大约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且对于玉米品质无明显要求,正适合目前国储陈化粮体量较大情况;(2)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目前玉米消费中燃料乙醇占比较低,仅占工业消费比8%,占整体玉米消费比约2.4%,而美国目前燃料乙醇占玉米消费整体比例已达44%,两者存在巨大差距,行业也正待进入快速发展期;(3)近期油价出现回暖,带动燃料乙醇价格上行。目前我国吉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已经跌至1500元上下,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玉米乙醇的生产成本为6700元,而乙醇出厂价在4700-5000元之间,同时吉林地区生产1吨乙醇的副产物DDGS、玉米油、玉米胚芽和蛋白粉的价值约2600元,合计价值7300-7600元,加工1吨乙醇的理论毛利已经达到600-900元,盈利颇为丰厚。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玉米库存的措施时,还要注意,调整结构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总体上还要保持粮食产能稳定,尤其是不能削弱粮食生产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