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亟待寻求新出路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9日 来源:超天才网 作者:张耀寰 浏览量:3,612

从去年至今,作为中国制造业重要缩影的广东东莞,正经历着新一轮的企业倒闭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至今,东莞至少有6000家企业关门。此前的2008年至2012年,当经济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之时,东莞已经经历了第一波的企业倒闭潮,7.2万家企业跟东莞挥手告别。在外向型制造业发达的浙江、山东等地,企业关闭的报道不绝于耳。

回顾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一个凭借着一般制造业崛起的国家,一旦制造业难以为继,后果可想而知。有道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且看中国的制造业是如何崛起的

应该说,在全球产业调整中,各种资源的机缘巧合以及自身的要素禀赋,使中国显现出了抢眼的制造业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中国适时地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而一举成为了全球一般制造业的最佳承接地。

要清晰的认识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顾全球产业转移的线路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使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一般技术含量的企业在人力成本高企的发达地区就难以为继,必须转移到能够获利的相对落后地区,以延长这些低端产业的寿命。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产业转移先后经历了四次浪潮。

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从18世纪中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烈火在英国点燃,英国的科技与生产力突飞猛进,随后英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科技中心、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英国成为全世界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及第一号经济强国。随着英国工业高度发展,国内产业成本逐渐升高,市场容量与利润的矛盾日益突出,19世纪下半叶,英国逐渐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开启了第一次国际性的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输入国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及北美国家。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凭借其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英国工业企业投资,成为第一次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及最大受益者。美国借助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以及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大国崛起。

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

20世纪50—60年代,第三次产业革命在美国成行,美国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钢铁、机器制造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德国(当时的西德)。饱经战争创伤的德国、日本通过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凭借勤劳和进取,抓紧机遇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工业,工业水平和竞争力迅速提高。德国、日本在很短时间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东亚和部分拉美地区。日本的工业化迅猛发展,经济水平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并迅速与美国站在了同一行列。经济要素的新配置,使得日美一起成为这一时期低端产业转移的必然输出国。日美的产业结构调整,造就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契机,逐步实现了由进口替代型产业向出口加工产业的飞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国际产业格局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征。美、日、德、英、法等工业强国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高强度发展后,市场的局限性成为最突出的障碍。他们开始寻求新的海外市场和国际资源。此时,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中国日益向西方世界靠拢,淡化意识形态。中国大陆成为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快速向中国沿海转移,中国就这样搭上了国际产业转移的顺风车。

应该看到,中国的超低工业生产成本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成为产业转移承接地最具诱惑的要素。为了吸引国际产业,中国沿海的地方政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投资者创造最佳生产条件,包括:提供低廉的用地价格,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承诺最为优惠的税收激励,吸引最年富力强的廉价劳动力等。这次转移,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中国由此一跃而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次产业转移所承接的产业,多为中低端的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是凭借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换来的血汗钱。

当下病根何在?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商品大多技术含量低,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成本竞争关系,难以获取超额利润,也难以形成独有的竞争力。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少的可怜,多数制造业企业以代工和仿制为主。这与日本、德国当初在获取制造业大国地位后,迅速展开核心技术研发,打造自身竞争力,形成鲜明的反差。

社会资源错配,制造业企业的社会地位低下。在国内,那些最体面、获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往往是具备国有背景的垄断企业,真正的制造企业在国内从创立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垄断企业享有各种垄断的资源,享有垄断的市场。制造业虽肩负着出口创汇和国际竞争的重任,但随后的利润最终却被垄断企业无情剥夺,垄断企业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卑贱的社会地位,在很多企业家心中投射下了阴影,在制造企业员工心中也投下了阴影,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和员工普遍缺乏应有的自尊,似乎跑路和跳楼才是他们的宿命。这些企业长期充当中国经济大船的配角,很难激发应有的创业、创新、拼搏之动力。

中国高企的房地产价格必将大幅抬高劳动力成本,成为制造业的一道魔咒。随着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泡沫的兴起,制造业在中国正急剧被边缘化,当今社会财富分配的天平正快速偏离制造业,通过制造业发财致富的梦想正在远去。

未来路在何方?

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图,我们清晰的看到,中国经济的腾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源禀赋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准确接轨,或者说中国抓住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老革命终于遇到了新问题。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国还是否是制造业的沃土?如果不是,中国的制造业路在何方?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成本并不是简单的工人工资,而是全方位的成本,例如:原材料价格,土地价格,物流成本,融资成本,房租,环境保护、效率成本、知识产权成本、营商环境等等。

当我们审视一番新的国内外的资源禀赋比较,我可以肯定,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制造业的沃土,中国制造业必须寻求新出路。那么,制造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可否成行?答案也是否定的。这里举一个例子,拿纺织业来说,一个普通的纺织工人在沿海地区的月工资已经涨到3000元以上,而在中西部,一个纺织工人工资也不会低于2000元。这么看中西部与沿海省份比,并不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而在缅甸,一个纺织工人的月工资只要300元人民币。因此,以服装纺织为代表的低端产业,必然要转移出中国。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所赖以生存的出口一直下滑,中小企业数量骤减,似乎暴风雨就要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4 4 0
有话要说  人讨论    3,612 人阅读
发表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