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行业媒体发文称,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已被整体裁撤,遣散人数高达320人,赔偿费用超过了2000万元。重点是,这是三星在国内最后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了。三星是要放弃中国市场?
事后有三星员工对媒体透露,这可能和网络设备业务全面转向越南有关,并不是因为手机业的困境。表面上来看,这种解释确实合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合资公司——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最早是负责手机产品和3G技术的研发,但是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内政策的改变,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转为基站终端 RRU 等网络设备的研发,不再涉及手机产品。透露者称在2015年,三星就已在越南设立分公司,负责研发、生产同样的产品。但内情真的是员工爆料的这样吗?
笔者认为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三星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局面再合适不过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由20%降至0.8%。据GFK数据显示,三星2017年在中国合计销量为1107万台,市场份额仅占2%。
时间倒回到五年前的2013年,当时其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30%,雄踞市场第一。前后一对比,我们似乎并不难理解三星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或者说不管是否与智能手机有关,其市场份额的下降已成必然的趋势了。
更何况据IDC的追踪数据,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0.5%,但中国的几大国产厂商都不同程度的宣布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国产手机厂商的份额来自哪里呢?答案应该是很明显吧。
那么曾经或者现在的安卓智能手机机皇是(IDC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14.72亿台,三星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17亿台,市场份额高达21.6%,依然是全球第一。)如何在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里丢掉自我的呢?
故事恐怕还得需要从那个冬天的“一爆”说起。
2016年8月初开始,三星推出的被寄予厚望的年度旗舰机皇三星Note7,这次产品的相比以往的更新换代显示出来了更大的创新力度,首次采用曲面屏幕这样炫彩的功能,黑科技加持——虹膜识别,还有消费者一直期待的大电池,可以说三星把能用的看家本领都用了,在名称的采用上也是连跨两代。
同时这款年度旗舰也是抢先苹果新机发布。高傲的三星从产品预热广告的力度上来看,是铁了心的要正面狙击苹果。发布会之前就已是在网络的各个角落炒的热火朝天,在整个过国内市场广告力度相比是更为强烈。
毕竟在那时候,三星就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迹象,Strategy Analytics 当时数据显示,2015 年三星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只剩 7.6%,而在2014年,其份额还是在10%以上。
可是在发布不到一个月之后,首先是国际版爆炸,紧接着又是国行版爆炸。本应是三星出面紧急公关,可当时三星的做法令国内消费者愤怒不已,仅召回国外手机,称国内手机电池是安全的,不存在设计问题。更严重的是还要起诉国内“造谣者”。最后是深圳消委会介入,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不管最终做法如何,三星这样世界一流企业的认错态度确确实实伤害了自己在国内用户群体,从此爆炸就和三星品牌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对于三星品牌而言这个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可以说大大加速了自己在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下降速度。
但爆炸并不是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下降的根本原因。更为核心的因素在其产品本身。
早期的时候,三星凭借自己强大的全产业链的绝对优势,牢牢卡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然后自己运用机海战术,横扫中低端全档位手机市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国产手机厂商在中低档形成了以小米、OV为代表的一些品牌,并且它们产品相比三星产品具备绝对的价格优势,前者再通过强大的广告,渗透到国内市场的方方面面。
高端战场上,一直就有苹果这个绝对的品牌进行着有力的竞争,国产厂商华为,通过恶补技术、研发,也开始慢慢崛起。不断蚕食其份额。因此面对双边夹击,三星手机的创新就略显乏力。
深层次的原因是,高傲的三星缺乏本土化的优势,三星手机的软件操作系统一直以来是被国人所诟病的,很多功能、界面的设计是不被国人所接受的。这一点上国产厂商似乎有着更强的能力,也更愿意去及时的改进,小米、魅族就是典型的代表。
渠道似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相比OV的线下、小米荣耀的线上。三星手机好像并没有特别鲜明的渠道销售特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iDoNews专栏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