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本书是从人民日报社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表的作者同名文章拓展而来,第一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本书提出的新思维就是用“引资购商”的战略替代已使用了30年的国策“招商引资”。本篇从招商引资的没落引入“引资购商”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和价值,阐述了“引资购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引资购商”对“一带一路”新国策形成了一定的战略互补性;也探讨了一些实现“引资购商”的方法,如建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并购整合基金”,解释了这类基金的组建、运行和退出的机制及其特点;本篇的第七章指出了“引资购商”最迫切的需要是培训大量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经理人和世界顶级企业家。本篇第七章还讲述了我收购科龙电器的故事,在我坐牢前,它是一个成功者的光环,我坐牢后,这个故事被泼满了脏水,显然有必要把个中的真相完全讲清楚,所以篇幅较长,以答谢当年我庭审时声援我的那些正义和法治守望者的关爱,也算是对郎顾之争及其后果做一个某种程度上的交代。本篇较为理论性和学究味,不耐烦的读者可以只读第一章《概论》和第七章《“引资购商”急需培训最纯洁的职业经理人和世界顶级企业家》即可。
本书的第二篇实际上就是“引资购商”的一个例子,讲述的是采用“引资购商”进行全球商用车行业并购整合的战略战术,分析了全球商用车七雄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以及全球商用车七雄技术演化史、技术现状和环保壁垒;本篇也分析了全球商用车七雄的财务现状,以及他们是怎样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金融鸡肋的;提出了整合全球商用车行业战略战术的一些我个人的思考,也许能供那些财大气粗到控制1000亿美元而又雄心勃勃的枭雄们引为参考,如果没有一个高明的并购及整合的战略战术,整合失败的风险很高,到时虽不至于血本无归,肯定会元气大伤;但是如果成功了,就是商界英雄,其并购整合的故事一定会写进全球最著名的MBA教科书,至少十数年中会受到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研究生的顶礼膜拜。在此我还借机告诫一下那些只有一两百亿美元资金的好事者,仅靠这点小钱就妄想整合全球商用车行业是不明智的,别看这十年全球商用车行业慵懒如一池静水,可是这点钱要把这池静水搅浑起来都不容易。君不见德国大众用约400亿美元将商用车七雄之二曼(MAN)和斯堪尼亚(SCANIA)收入囊中之后,居然也不敢贸然发力嘛,也许大众刚开始收购时也有整合全球商用车行业的雄心壮志,但是仍然不得不花六、七年时间韬光养晦,就像姜太公那样在这池静水边耐心垂钓。不过真是时运不济,天有不测风云,大众环保丑闻竟由几位美国业余环保卫士揭发出来,很快臭满全球,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财大气粗的大众汽车能否逃过这一劫,即使能死里逃生,也必将元气大伤,说不定会断臂求生,重新把曼和斯堪尼亚卖出来。若如此,则怀揣1000亿美元的枭雄们就有变成英雄的机会了。我这位曾经历过成王败寇过山车的退翁,有机会看后生们称雄世界或者搅得周天寒彻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拙著与读者见面,首先要感谢我以前的同事兼部下胡晓辉、徐万平、张细汉先生为我提供一个安宁舒适的写书环境,当然也要感谢他们为本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感谢他们与我一起回忆了我们当年收购科龙的细节,这样第一篇第七章《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一节才能写得像现在这样准确和细腻。本书更要感谢姜宝军、亢悦、王文竹、丛海涛、张耀寰、吴慧曼、鲍瑞卿等博士,也要感谢李懿、李雪娟、熊斌、周玮等超天才网的微观经济助理研究员,没有他们帮助查阅和翻译浩如烟海的参考资料,在这么短时间撰写成书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也要感谢我当年在科龙MBA培训班的学生陈婕、王建伟、田小锋、任来玲、梁鸿、唐宗友、薛岩、苏挽、陈少君、高定基、王映东、汪平、刘礼、孙长国、司晓龙、陆许辉、胡家春、林涛、李国华、彭力国等,没有他们与我之间的讨论和互动,第二篇最后一章《答学生问》也是不可能成文的。最后,请允许我借此书出版之机,向一直关心顾雏军冤案和科龙惨案的善良人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感激!谢谢大家!
顾雏军
2016年1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天财评论特约文章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