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捡尸”到“买整厂”:国内芯片并购潮背后的价值重构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来源:芯师爷 作者:kiki 浏览量:33

2025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在技术迭代、地缘冲突与资本博弈的多重驱动下,迎来了一场并购狂潮。据芯师爷不完全统计,2024年间,国内半导体共计有30余起并购事件《买买买!2024年度国内半导体并购案例Top10 出炉》,而仅2025年年初至今,首个季度中,国内半导体领域已公开披露25起并购事件进展,公开交易总额突破200亿元大关。

这些数字背后,既是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争夺技术制高点的生死竞速。从芯片设计到设备制造,从材料革新到跨界整合,每一笔交易都在重塑国内半导体产业版图。本文将从这些并购案例出发,揭示其背后的战略逻辑,并展望未来竞争格局。

半导体并购狂潮起

从公开信息来看,2025年年初至今,半导体领域已经出现25起并购“宣言”,其中仍在进行或已经成功完成并购的20起,宣告并购失败的案例5起。

从并购案例中可见,当前国内半导体并购是产业横纵向整合与跨界突围并行,产业横纵向整合主要是指并购案件中双方均为半导体领域企业,在半导体链条中处于同一位置(横向并购),或处于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纵向并购);而跨界突围并购主要是指并购案例中有一方并不属于半导体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这类并购中,一般收购主体是跨界企业,而半导体企业是收购标的,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当前半导体企业标的备受各界资本青睐。

25起半导体并购案例中,有16起横向并购,4起纵向并购,5起跨界并购。大部分半导体产业链条企业间的收购案集中在芯片设计、EDA、材料和设备领域,如雅创电子 收购上海类比部分股权、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沪硅产业收购新昇产业、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等,这显示出这些领域半导体企业整合的集中性。

而跨界收购中,收购主体来的更复杂些,总体来看,均为传统行业,如至正股份来自线缆行业、华维设计来自工程设计行业、奥康是鞋业,慈星股份及双成药业分别来自针织机械和药物行业,这些传统行业有意花大价钱购买半导体标的,也是一场转型的“豪赌”,在“至正股份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直接及间接取得目标公司AAMI的99.97%股权”案例中,半导体标的的估值是35.26亿元,传统企业要成功拿下半导体业务,付出的代价可见一斑。而不同于传统行业,半导体是高技术门槛行业,传统行业要通过并购进行技术转型摆脱主业增长乏力的意图明显,但面临的行业壁垒和整合风险也不容小觑。

高并购风险下,跨界并购案例失败可能性也更高,5起已经宣告并购失败案例中就有3起是跨界并购。

1月7日,奥康国际公告称,自与交易对方确立交易意向以来,公司组织交易双方推进本次交易。但交易各方对交易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

2月5日,慈星股份公告称,自与部分交易对方确立交易意向以来,公司积极组织交易各方推进本次交易,但经进行多轮协商和谈判后,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

3月10日晚间,双成药业亦宣布定增收购奥拉股份100%股权的交易事项终止。公司称,由于各交易对方取得标的公司股权的时间和成本差异较大,交易各方预期不一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仍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从公告来看,交易宣告失败原因均归于“交易条件未达成一致”,大概率是对标的估值的金额双方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不仅仅是跨界并购,即便是产业内的整合并购中,失败也多是这个原因。

回溯汇顶科技收购云英谷一案中,2024 年 11 月,汇顶科技发布停牌公告,宣布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目标正是云英谷。汇顶科技对此次收购寄予厚望,认为这一交易将 “拓宽上市公司的技术与产品布局,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提升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实现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但在历经了近三个月的资产审计、评估工作后,3 月 3 日晚间,汇顶科技发布公告称,鉴于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后,公司与交易对方未能就本次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经公司审慎研究,并与交易对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

并购潮的驱动逻辑

技术、政策与资本的三角博弈

2024年下半年至今,半导体并购的热情居高不下,这既是在半导体下行周期中,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现象,也是技术迭代、政策和资本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工智能、5G、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爆发,半导体领域对先进制程、新材料(如第三代半导体)和垂直整合技术的需求激增。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关键技术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策略。此外,在国产替代加速的氛围下,国内技术要想加快技术发展的步伐,以缩短与海外巨头产品的技术差距,与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合并是最好的技术捷径。

政策方面,去年9月以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显著简化了审批流程,加速了A股市场的并购活动。地方政府也在通过定增、资源赋能等方式支持本地企业并购。此外,当前全球各国的政策都在鼓励本土企业强化供应链自主的可控性,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巩固技术壁垒。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2024年A股半导体企业IPO终止数量激增(425家终止),迫使资本不得不转向并购退出。在资本方的压力下,原先极力争取上市,却短期内无法上市的企业权衡之下,考虑成为收购标也不失为解决方案。上述收购案件中,除了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股份是“A吃A”,其余大部分标的为未上市企业,云英谷、锐成芯微也是在冲刺IPO失败后才考虑被收购。

不过,从收购失败案例来看,对标的的估值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仍是收购最大的“绊脚石”,简单来说,是标的半导体企业对自己的估值会高于有意收购企业的预期。半导体企业到底值多少钱?买卖双方当前还存在博弈。不过从当前的并购成交氛围来看,买卖双方的并购意愿都比较强烈,这也是国内半导体企业迈向逐步成熟的例证。财新报发表评论称:“之前“同行相轻”,有并购能力的企业对国内半导体企业的资质并不太买账。甚至有些买方更愿意等着“捡尸”,等企业倒了,挖几个技术骨干,再复刻对方的某个技术。现在买方愿意整体并购国内企业,从侧面体现出国内半导体企业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开始值钱了。企业的团队、知识产权、市场能力和组织架构,甚至企业品牌和文化等具备了被整体买入的价值。”

结语:谁将主宰下一个十年?

半导体并购潮既是行业洗牌的催化剂,也是企业战略能力的试金石。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盛宴中,唯有兼具技术洞察力、资本运作力与整合执行力的国内玩家,才能最终胜出。

这场潮起自2024年的半导体并购浪潮,还在持续洗牌国内半导体企业,最终谁能胜出,仍待揭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芯师爷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人讨论    33 人阅读
发表

游客

这位投稿者太神秘了,什么都没留下~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