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概述
2017年10月14日,朱嘉明先生在紫藤庐发表了题为「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和人工智慧:进展、争议和趋势---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身在其中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与体系的改变?」的报告,报告时间达90分钟。
来自科技、金融、医疗、政府、教育等领域的50余位专业人士出席活动。报告结束后,听众就报告内容提出十四个问题,朱嘉明一一予以解答,并与提问者有所讨论。活动前后共持续了三个小时,与会者意犹未尽。『对于人类而言,现在所面临和经历的大历史转型,似乎只有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那个转型,可以媲美。』朱嘉明先生的这段话,其实是今天报告的整个精髓所在。
本文根据现场纪录,对报告内容做简单整理,以飨读者和听众。原文将在适当的时候整理公布。
(郑延伟,2017年10月15日)
报告内容
(郑延伟根据笔记整理,朱嘉明补充修订)
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和人工智慧:进展、争议和趋势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身在其中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与体系的改变?
The Progress, Disputation and Trends of Global Cryptocurrency, Blockchain and AI——How do we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and systemic change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t the present time
「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Vernor Vinge (弗诺·文奇)
朱嘉明先生在10月14日的报告中指出,当下人类正处于历史的三个重要转折点(turning point)的「叠加」和「重合」:一、以比特币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已经从「星星之火」演变为「燎原之势」;二、区块链(Blockchain)已经从试验性阶段转变为让资讯,让基础设施和让公共事业全面价值化;三、人工智慧(AI)正在从「弱人工智慧」转向「强人工智慧」,且「超人工智慧」已经出现在地平线那边。他指出,正因为这种在时空中从不同方向出现的「叠加」和「重合」,对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性影响。我们非常幸运,成为这样的历史时刻的见证者,甚至参与者。
一、加密数字货币:不再是「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
朱嘉明先生指出,加密数字货币可以分成「加密」、「数码」、和「货币」三个基本元素构成,非常巧合的是,其理念和技术性前提都可以追溯到1976年。这一年,人类在货币思想和理论、密码学、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四个领域都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加密数字货币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和技术基础。接着,朱嘉明先生从货币形态、法律规范和中心化/非中心化等层面对加密数字货币在货币体系中的位置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此时此刻,加密数字货币的数量和价值正在发生了爆发性增长。从2008年的第一种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诞生以来,截止今年6月,世界上已经发展出1165种加密数字货币,这还尚且不包括「山寨版」。2016年比特币的价格则超越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黄金」。不仅如此,加密数字货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至少包括「Exange」、「Wallets」、「Payments」和「Mining」四大部门(sector),形成了清晰的产业链,以及自身的成长的机制和模式。毫无疑问,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数字货币的首次公开募资」则是2016年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事情。加密数字货币的迅速发展,给各国政府及各国央行,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了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他们在「两难中」做出选择:不可因为激进而导致风险,也不可因保守而失去历史契机。最值得关注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央行开始研究和开发「法定」,或者「主权」加密数字货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法定」加密数字货币,或者「主权」加密数字货币和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非「主权」加密数字货币并存局面,即「两元」化加密数字货币局面。
此外,加密数字货币也遇到了许多争议,争议来自技术,例如比特币分叉路线,更多的争议则来源于观念,还有就是源于愚昧和无知的挑战。
总之,伴随人类文明史的经济交易观念和手段,正在发生结构性和系统性改变,昨天认为正确的,今天会发现已经和正在「过时」,昨天认为不正确的,今天已是不得不接受的「常识」。特别是,因为加密数字货币的形成和爆炸性的发展,使得人们财富存在形态随之改变。可以清楚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数码财富」会成为在财富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没有加密数字货币概念,就无法理解「数码财富」。
二、区块链:集全球性新型资源、新型基础结构和新型产业于一身
朱嘉明先生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能够给全人类带来价值的数字帐户」。因为这个本质,派生出诸如「不可改变」、「成本低下」、「可以追溯」等特点。这两年来,互联网与区块链的关系日臻成熟:区块链以互联网为基础,区块链成为互联网存在的新模式。或者说,因为区块链,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遗憾的是,人们在心智、经验、知识方面还处于两个时代之间。
区块链不仅是人们自组织的一种新平台,而且可以创造商业价值。朱嘉明先生特别向大家提及了「乙太坊」(Ethereum),以及「乙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贡献,称赞这个「九零后」是21世纪截至今日最了不起的人,因为他不但意识到了比特币的本质,也明白互联网和区块链之间的关系,并且发掘出区块链的商业潜力。世界上Digital Assets的前十大企业中,八个都是依赖和依存于「乙太坊」。「乙太坊」区块链技术搭建而成的「去中心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没有传统的管理层,却依然可以发挥企业的功能。以DAO可以在18天内募资1.26亿美元为例,证明了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不乏那些不仅关注投资的商业前途,而且支持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型投资者,他们将代表「资本」的未来。此外,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以太坊」所代表的区块链,正在形成其特有的「生态系统」,其多元化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家、创新者、投资者、技术人员、乃至各政府及非政府部门。
朱嘉明先生还通过四个例子说明:区块链在推动「点对点」(P2P)臻于成熟同时,还开创了「点对组织」(P2O)和「点对机器」(P2M)的模式。当然,关于如何看待区块链前途,也存在很多争议,最为代表性的是批评区块链也是一种泡沫,并可能引发出恐慌。对此,朱嘉明先生指出,世界经济的历史就是不断泡沫的历史,没有泡沫就不能理解经济。经济要发展,其内在的各种元素就要扩张。关键不在于泡沫,而是泡沫能够维持多久?泡沫可否变异?如果破裂,其形成的机制有哪些?离开这一切,单独说泡沫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大部分人对区块链的潜力和张力,此时此刻依然是低估的。
三、人工智慧:彻底改变了人类本身、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存在方式
尽管「人工智慧」已经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朱嘉明先生还是赞同以2016年作为「人工智慧」元年,因为在2016年,「人工智慧」发生了包括「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等标志性事件,显现了「人工智慧」全面飞跃,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他指出,我们当下身处在「人工智慧」的历史拐点: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被「弱人工智慧」所影响,甚至控制。人人离不开「智慧手机」就是证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强人工智慧」过渡,「超人工智慧」不再只是概念,而且是实在的技术和日益清晰的结构身影。在这样的历史拐点,与「人工智慧」相关的运算能力、储存容量、传送速度、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技术层面的持续突破,推动了「人工智慧」逼近大脑的神经网络,实现深度学习能力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人工智慧」开始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企业、行业和产业中衍生,已经形成了以「人工智慧」开发和应用的产业链和产业群,造就不可逆的商业化态势。仅仅在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人工智慧」,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其中,市场的因素,资本的因素,竞争的因素,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开始,「人工智慧」进入一个企业后,迫使同行业其他企业效仿,否则,丧失竞争优势;如今,已经是企业间以是否开发和使用「人工智慧」作为企业创新的标志。资本对「人工智慧」的反应是积极的,正在大规模涌入,其势头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因为「人工智慧」所焕发的逻辑,在「人工智慧」产业不断地蔓延和扩大的同时,「人工智慧」产品开始全方位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从不知不觉被AI渗透到日益严重地被AI控制,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机器人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中间,让我们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人,什么是虚假的人。最近上映的《银翼杀手 2049》,表现了传统人、复制人和机器人并存的社会,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实在值得一看,尽管看明白这部电影有点难度。
朱嘉明先生强调:进入2020年代,也就是在未来10年里,「人工智慧」将在世界的GDP中举足轻重。所以,世界各国的政府也意识到了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将其提高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层级,纷纷加大各类资源的投入。这种因为国家介入,引发的「人工智慧」领域的竞争,就规模、深度、影响范围和后果,都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纪的任何国与国的竞争,与此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人们对于「人工智慧」的争论从来没有、也不会停止。朱嘉明先生特别回顾了在1923年到1924年之间,发生在英国的一场争论。一方是年轻生物化学家霍尔丹(John Haldane),代表作是《代达罗斯》(Daedalus);另一方是已经誉满天下的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代表作是《伊卡洛斯》(Icarus)。双方的争论涉及四个问题:(1)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的问题;(2)国家和社会如何利用和对待科学技术的问题;(3)科学技术与资源和生态的问题:(4)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霍尔丹提出:科学技术将改变人类。罗素则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东西,尤其是被国家控制后,甚至可能发生类似伊卡洛斯因为发明而死的悲剧。朱嘉明先生说:现在关于「人工智慧」的争议,可以看作是霍尔丹和罗素论战的延续,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人工智慧」技术对人类的命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人工智慧」的争议如何继续下去,科学技术的自我意志会不断强大,完善「人工智慧」技术和扩展「人工智慧」的应用范围。
四、结论
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以及人工智慧代表的三个重要转折点的「重合」和「叠加」,将人类社会引入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对于人类而言,现在所面临和经历的大历史转型,似乎只有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那个转型,可以媲美。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人类原本的知识、观念和预期都要被动摇、被改变,甚至被颠覆,原本的社会结构和体系必然遭到「解构」。同时,人类形成新的知识、观念和预期,作为人类社会再「建构」的支点。要相信,人类是会进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未来研究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