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的监管动作与风向标上看,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在2018年还将迎来更多的政策规制,监管依然收紧。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此前已纳入立法日程的《境外投资条例》初稿亦形成,商务部会同发改委、一行三会等相关部门正对其做进一步研究修订。
在政策、监管、市场等多方面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率?本期「财经」V课邀请走出去智库联合发起人、首席律师吕立山(Robert Lewis)全面解析这一话题。
海外并购不应盲目须服务中国市场需求
“所有的境外投资都应是服务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吕立山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并在企业的主业务范围内进行境外投资。
由于海外市场的国情、法律惯例、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进入不熟悉的境外经营环境与投资环境,本身就有一定风险。“如果企业再进入一个并不擅长的业务领域,很可能会失败”,吕立山说道。
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我国有着相应的法律规制。他特别强调称,企业选择的海外投资领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规定,一些受限制的产业,如境外的房地产、娱乐等行业不允许投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投资到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这些都需要格外注意。
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多样,如契约式合作、战略联盟、参股等。海外并购只是方法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资金投入以实现预期目标。但海外投资亦面临着海外政治、市场等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理破除盲目心态,理性判断是否采用跨国并购方式“走出去”。
忽视前期调研容易因小失大
根据吕立山的观察,他认为中国企业往往不太重视初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在还未拿到项目之前不愿付出成本去做前期调研,担心做无用功,但这往往会因小失大。
“没有扎实的前期调研,即使项目交割成功后,仍面临谈判不成的风险,这时候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前期调研成本,”吕立山表示,忽略对当地行业、商业环境的深度调查,容易导致在交易价格谈判时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无法准确判断标的公司价值,这对中国企业不利。
从另一种维度上,其实这也考验着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智慧,他们的心态与远见尤为重要。吕立山指出,企业高层决策者由于对自己国内业务的自信而在海外并购时“轻敌”,陷入盲目自信的心理,因而对前期调研不重视,这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要突破的瓶颈。
化被动为主动关注“非待售”项目
吕立山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中不仅对前期调研不够重视,在寻找标的过程中也比较“偷懒”。
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目标公司十分关键,往往需要依靠第三方机构帮助寻找。但是,“中国企业往往眼光只停留在‘待售’项目上,把自身陷入被动选择境地,容易错失不少潜在的好机会。”
所谓的“待售”项目,即潜在的卖方已经公开了出售的决策,中国企业偏向于在这些既有的“待售”公司里寻找合适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寻找目标的成本,但弊端也非常明显,被动、风险高且容易错过一些“非待售”的好苗子。
例如某一家公司已经是“待售”项目了,那么当公开出售信息后,潜在的投资者都获得了这一消息,竞争者众。“很多情况下中国企业都是介入比较晚的”,吕立山表示,中国企业进来后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接盘侠”,买了别人看不上的“困难户”公司。而如果是好的产品与资产,可能又很难落到中国企业头上。东道国公司有着语言沟通、文化相似等优势,这时候中国企业可能只能用“溢价”方式夺得标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中国企业都不利好。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更多关注现成的“待售”项目,而外国跨国公司却有着另一种逻辑。
“最理想的目标不一定是已经做出决定要出售的,他们可能现在就是一个'非待售'状态”。吕立山指出,外国跨国公司在筛选国际并购目标时先是找到自身需求的缺口,再寻找一个目标公司来弥补这种缺口,且是在全球搜罗合适对象,并不限于“待售”项目。从实际情况而言,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尚有很多功课要补。
做好海外并购计划提高并购成功率
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吕立山提醒道,“中国企业必须了解自己,了解东道国市场,了解国际并购的游戏规则;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计划;必须利用好现在已经存在的工具和资源,以成功地完成交易”。
海外投资并购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后期的并购整合等,每一步都关切成败。在吕立山看来,制定一份海外并购计划,至少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第一步,制定并购目标,找到合理的并购理由及目标,避免盲目并购的陷阱。这个商务计划可以是通过SWOT分析法等方式,综合得出一个自我分析。完成对自身的了解后,在国际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出并购目标。
第二步,确定搜寻目标企业的方法。当定好商务计划后,则开始寻找目标企业,不同国家寻找目标企业的渠道不同。比如欧洲国家的企业,可能更偏向于外部的咨询机构专家,如通过律师、会计师、财务顾问等进行咨询。
第三步,制定审核、评估目标公司的标准。根据自身需要,对拟并购的目标公司所具备的条件要清晰,比如被并购公司的资产、产品、市场定位及现有团队等情况,要有评估标准。如果没有这些标准要求,则投资可能会缺少理性判断的基石,而沦为一种投机行为,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估标准有利于找到符合并购目标的企业。
第四步,预计收购价款范围、目标股权比例,制定融资计划。自有资金如何分配,以及融资安排如何设定,企业愿意投多少资金并购?并购后希望达到怎么样的一个股比?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并准确传达给寻找目标企业的机构或渠道。
第五步,组建项目团队,内部团队与外部专家团队缺一不可。内部团队更了解公司自身情况,了解商业计划,这是内部团队的优势。而外部专家团队对海外市场更为熟悉,即使是一个国内成熟的公司,内部团队对海外市场以及并购规则、流程等不一定完全了解,尤其是在面临海外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判断难度更大,外部专家团队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第六步,制定适当的预算及时间表。预算和时间表是潜在的卖方所关注的焦点,他们渴望保证交易的确定性,因此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制定好并购计划,将很难有力地说服对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财经杂志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