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怪招频出,「神秘入侵」还是「绝地求生」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来源: 节点财经 作者: 小节点 浏览量:73

2016年12月21日,前去哪儿网创始人、CEO庄辰超注册成立了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四个创业项目。

2017年,无人便利店集体梦碎的一年,这一年2月14日,便利蜂在中关村地区五店齐开,开始了其扩张之旅。2018年2月,便利蜂经过1年扩张,门店数量达到100家。截止到2019年7月,便利蜂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等多个城市开设700多家直营店。同时,在外卖上门、共享单车、智能货柜之后,便利蜂还推出了洗衣服务。

这个便利店圈的特殊物种,与喜茶、瑞幸被媒体称为“消费创新三甲”。

尽管便利蜂来势汹汹,但便利店这种本身就很重的模式,很多人并不看好。

首先,便利蜂这种烧钱的资本扩张模式,全靠资本输血,并非长久之策。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有近1/4的便利店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大部分企业净利率在0-4%之间。便利店自我造血能力普遍不足

尤其是大型连锁便利店,受边际效益递减的影响,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全家、罗森等少数几家,连7-11也不能在中国做到稳定持续盈利。

但是用庄辰超的话说,就是:“我们投便利店,不是因为看到了风口,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便利店近期内不会爆发,至少五年内不会,所以我们还有时间,等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便利蜂的数学游戏

便利蜂虽然是一家便利店,但是他们却在外卖上门、共享单车、智能货柜等领域进行尝试,并且近期推出了洗衣服务。

表面来看,这的确有些“不务正业”,但是如果用数学的思维,也许能够对这一切动作背后的动机,揣测一二。

我们来进行一个估算。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如今线上商超的配送速度最快也是在30分钟的水平。所以,以家庭为单位,成年人只要往返一趟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也就是覆盖范围为1.08Km,就具备有比线上更强的时效性。如果有了速度5m/s共享单车,这个范围将扩大到4.5Km。而事实上,便利蜂的slogan是“小小的幸福就在你身边”,而对这个“身边”的官方定量恰好为15分钟。

如果只考虑步行,便利蜂大约可覆盖1.08Km的区域,如果有单车,便利蜂覆盖区域可达4.5Km。

尽管庄辰超自己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道:“(共享单车)是为了了解更为详尽的用户数据——比如性别、年龄等等。

外卖上门,则是与线上零售的同质产品,将用户往返变成从货到人的单程票,进一步扩大便利蜂的覆盖范围。同时与已有的线下便利实现差异化。

零售的本质,被刘强东等人解释为“成本+效率+体验”。

前不久计划上市IPO的名创优品,就是在成本上做了优化。而对于便利蜂来说,则是在效率上提升最为明显。与传统的便利店相比,便利蜂中除了一个人工协助收银外,还有三台左右的自助结账终端。同时,自助结账终端本身对于熟客来讲,结账速度也更快。

我们再进行一个估算。

一家100平米传统便利店,有两个收银台,两个服务人员;而便利蜂相当于在同样的面积上,有四套收银系统,却只需要一个服务人员。效率提升了一倍,人工成本却节约了一半。

有趣的是,同样的模型在大型超市里却有着恰恰相反的结果。对于超市这样单次购货件数较多的场景,自助结账的效率反而不及训练有素的柜台人员,所以在超市依然是人为主,机器为辅。

另一方面,零售的本质,也是: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三谷资本创始人,消费领域深耕十年的投资人曾凡华曾向节点财经(jiedian2018)表示,虽然我没有认真计算过,但是线下成本不一定就会比线上成本高,尤其是随着电商行业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线上如果没有推,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店铺,而线下不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曝光。无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都遵循零售的本质。大家对线下模式成本高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便利蜂选在中关村这个热闹的地方一下五店齐开,除了造势,或许也缘于此:人流密集的地方流量更大,便利蜂的高效的优势也更容易显现;而且便利蜂覆盖的人群越广,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交易以及复购交易越多。

无人货架深入场景布局

润米咨询的CEO刘润在一次关于零售业的演讲中说到:“我们知道今天无数人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双脚踏进你家的门。”在他看来,这是满足消费者即得性的一种趋势,即消费者想要立即获得一件商品的需求。

从超市,到便利店,到社区无人货架,零售的确正在将自己的触角逐渐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中。2018年1月12日,无人货架的开创者领蛙被便利蜂收购,便利蜂的步子,又迈近了一步。

然而,无人货架由于几乎不存在竞争壁垒,一出现不久便成为了风口,每日优鲜、顺丰、京东等电商企业也开始在无人货架布局。朱啸虎曾经对无人货架做出这样的点评:“无人货架我看过很多公司,但我发现账算不过来,每天的销售额不高,货损率倒是挺高的。

便利蜂更像是追着风口在跑,共享单车、无人货架。尽管逻辑上,以扩大辐射区域、获取用户数据、深入场景布局来解释,也说得通。

此外,便利蜂还推出30分钟3公里服务。同时投资了北京7-11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从鲜食供应链上开始掌握主动权。资本也许喜欢,但是外界并不买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林鑫在接受超市周刊采访时,对便利蜂并不看好,“便利蜂这种概念在零售市场早已有市场先例,除非首先在线下店上有本质的创新,不然非常难做好。不是挖来一个高管就可以随随便便赶上7-11的,也不能说代表新零售。

拿自己的名字讲故事?

在过去,由于胶片长度限制,电影的结构被普遍定格成为每10分钟一个故事。一个10分钟讲完,下一个十分钟换上,观众期待的便是另一个故事。

便利蜂第一个10分钟,故事讲完,下一个故事从何讲起呢?

2017年8月,便利蜂就面临一波裁员潮,裁退50多人,占到当时团队总数的1/10,开发部的36人中裁去了30人。今年年初,便利蜂通过数学考试变相裁员,不少员工因“数学逻辑不好”被裁退。又一次裁员让不少人纷纷猜测便利蜂是不是没钱了。

对内部而言,便利蜂此举既实现了裁员的目的,又给自己打上了数学的标签,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产业是完全可以被算法驱动,而在中国根本没有做到的”,庄辰超看来,这是一个机会,至少值得尝试,此言非虚。然而数学逻辑和数字化并没多大关系

便利蜂又讲了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蜂王是整个团队的核心,雄蜂负责交配,工蜂则负责其他工作。便利蜂也打算基于数字化实现类似的效果:以数学家构建的、不断迭代的“中央大脑”来决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人类辅助的“生活基础设施”公司。

这个故事把人工智能、大数据,连自己的名字都用上了。

然而,通过中央数据指导门店实现“千店千面”的目的,有资格说出这种话的,首先需要有庞大用户消费数据和高度发达的数据处理能力。无论是阿里天猫的天猫小店,还是京东赋能的便利店,都更有实力实现这个故事。

虽说大家开便利店是殊途同归,但在“中央大脑”的技术和数据积累上,便利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旦巨头围剿,便利蜂恐难以抗衡。

写在最后

剥掉数学逻辑、场景布局、机器决策的外衣,便利蜂只是一个自助结账系统的商业化应用。这个故事可不新鲜,是工业化的过程。

曾凡华的观点和庄辰超类似:“在中国,传统消费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严格意义上说,便利蜂之于传统便利店,的确从成本和效率上实现了突破,如果零售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的提高都可以算新零售的话,便利蜂当归到其中。

在场景上,便利蜂解决的是一个效率的问题。在如今纷纷争夺的下沉市场,便利店的消费频次和一线城市热点商区还有很大差距,下沉市场对便利蜂模式的需求并不强烈。

那么“新物种”便利蜂的未来会怎样?

我们再讲一个蜜蜂的故事。

1956年,为了成为全球最大的蜂蜜生产基地,巴西圣保罗政府委派科学家去找寻产蜜多的蜜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非洲蜜蜂繁殖能力极强,但攻击性强,他们选出一批优良品质带回到巴西。由于一次工作失误,杂交后的非洲蜜蜂重获自由。由于繁殖能力强,又缺少天敌,它们迅速占领了亚马逊热带雨林到安第斯山脉的广大地区。

沿途它们攻击遇到的一切生物,造成了上千人死亡,“杀人蜂”的称号由此而来。

但是,任何新物种的大规模入侵,都有一个重要前提:没有天敌。

便利蜂的未来,也许只能是一只在花朵密集地带高产的品种蜂,而为谁产蜜,犹未可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 节点财经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人讨论    73 人阅读
发表

游客

这位投稿者太神秘了,什么都没留下~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