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2年4月谷歌发布一款谷歌眼镜的产品,随后可穿戴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智能可穿戴产品一直是一个被众多企业追捧的产业热点。不仅谷歌、苹果、英特尔、摩托罗拉、索尼、三星等国际产业大鳄对这一新产品情有独钟,就连国内联想、华为、百度、腾讯、奇虎360、盛大、小米、海尔等公司也不甘落后,争相进入这一新领域,生怕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为什么是可穿戴产品?
从早期的微软,到后来的谷歌,再到如今的苹果,我们发现,IT产业的每一次颠覆运动都是那些具有独到慧眼的天才们,发现了一个新兴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潜在结合点,从而引爆了行业聚变。
最近10年,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在移动终端行业格局已经定格的背景下,人们就开始苦苦思索下一个新消费热点在哪里。换句话说,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已呈现饱和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影响,这时人们想到了智能可穿戴产品或许是下一个电子信息消费热点。
另外,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资本的投资渠道有限,这促使了全球资本寻求出路。最终,部分资本选择了可穿戴设备。而对于国内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跟随者地位,为了不在未来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新产业中掉队,一般多是先选择盲从。
全球技术现状
对于可穿戴设备,大体需要在三类技术上实现突破:第一,高性能低功耗器件和传输技术,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重要器件有微处理器、微机电系统、内置传感器;第二,无线传输技术,如蓝牙智能传输、Wifi等;第三,显示成像技术,如E-ink屏幕、柔性显示屏或曲面显示屏(OLED)等。
在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器件方面,全球排在前3位的国外申请人有高通公司、英特尔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
在提供无线传输技术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必须与其它智能设备连结或者与远端服务器连结,才能使佩戴者将操作控制传输到其他智能设备或者实时将收集到的生理信号传输到远端服务器,并接收远端的反馈。无线传输大致涉及两方面的技术,包括蓝牙智能传输、Wifi无线传输。
在显示成像技术方面,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便携性要求特别高,既不会给佩戴者带来负担,又能够精确方便地被感知,因此提升对传统电子设备屏幕显示是智能可穿戴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比较主流的显示技术是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的E-ink屏幕、柔性显示屏或曲面显示屏(OLED)等,涉及显示技术的主要专利持有者有三星电子、苹果、E-ink公司和LG公司等。
国内外市场现状
尽管可穿戴概念在全球快速升温,但消费者仍在隔岸观花。目前可穿戴市场处于宣传炒作过多、实用性有限的尴尬境地,市场成熟遥遥无期。这主要体现在:
产品实用性饱受质疑。以果壳发布的智能手表GEAK Watch为例,其内置多种传感器,主要实现对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等的检测,功能简单。而映趣inWatch也只有查看时间、拍照和运动计量等功能。很多智能手表还无法独立使用。
核心应用匮乏。当前,可穿戴设备没有固定的操作系统和统一的应用开发平台,应用服务局限于健康管理和智能手机服务,缺乏独立的功能。尽管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数据采集的入口,但能够分析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应用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从软件角度来看,没有特有的“杀手锏”应用和差异化的应用,这些就决定了这个产品不会广受欢迎的宿命。此外,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目前海量级的移动应用无法直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而应用的匮乏又反过来制约硬件的发展。
价格与价值背离。作为配件或装饰品,可穿戴设备要具有体积小巧、方便佩戴、坚固耐用等特性,因此其硬件结构要大大区别于其他智能终端——即芯片集成度要更高,计算响应速度要更快;电池容量要更大,续航能力要更强(目前小尺寸锂电池难以满足需求);显示屏需要可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诸如此类高大上的硬件结构要求,决定了其高成本、高售价的特点。
纵观那些颠覆市场,改变社会生活风貌的革命性产品,在刚刚问世时,多是异想天开。有朝一日,当这种异想天开成为现实时,人们就给其戴上商业模式的帽子。因此,智能可穿戴产品能否点燃市场烈火,商家们目前多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采取一试验二跟随的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