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科技巨头在AI上不断加码,所有人都在问:谁会是大模型浪潮的最大赢家?
2023年,答案属于英伟达和几大科技巨头;2024年,则轮到数据和AI应用站上舞台,Reddit股价暴涨421.79%,AppLovin更是惊人地飙升854.72%,一度称霸AI资产涨幅榜。
而到了2025年,风向再次切换。纳斯达克指数年内只涨了11.7%,甚至跑输上证。相比之下,比起略显疲软的科技巨头,基础设施仍然是AI牛股的集中地。
英伟达的“亲儿子”Coreweave股价已经翻倍,暴涨130.95%;数据中心运营Applied Digital同样大涨108.77%;连电力公司都被AI带火,GE Vernova上涨83.33%,NRG也有62.23%的涨幅。至于数据存储,Seagate和西部数据的股价也一路走高。
如果说应用端今年略显疲软,那唯一撑起场面的,就是被称作“美国国运股”的Palantir,今年依旧暴涨107.81%。
从算力到电力,再到存储,这些看似传统的“基础设施”,反而成了大模型时代真正的金矿。
/ 01 /
Coreweave,英伟达的“亲儿子”暴涨130.95%
CoreWeave的核心业务是提供专门面向AI的云算力。和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这些通用云不同,它专注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的GPU集群。
它们大规模采购英伟达GPU并自建算力集群,并通过“按需+合同期租用”的方式向大模型公司与其他企业外包训练与推理算力,类似一座“算力银行”。
最关键的是,作为英伟达的“亲儿子”,CoreWeave手里握着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英伟达的最新GPU,并且能在大规模上交付。截至2024年底,其网络覆盖约32个数据中心、可用GPU超25万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英伟达GPU云之一(不含传统超大规模云)。
靠着英伟达的最先进GPU,CoreWeave拿下了所有顶级大模型厂商的算力订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更是交出了一份“炸裂”的财报:营收12.13亿美元,同比大涨207%,连续五季度三位数增长。
更重要的是,CoreWeave手上的订单储备高达301亿美元,相当于全年收入的6倍。同时,公司也把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51.5–53.5亿美元(此前为49–51亿美元)。
可以说,CoreWeave的暴涨,并不是单纯的炒作,在训练和推理算力需求成倍增长的今天,CoreWeave几乎成了AI时代的“水电煤供应商”:谁想跑在前沿,必须来CoreWeave买算力。
/ 02 /
Palantir,暴涨107.81%的美国“国运股“
Palantir被投资人称为美国的“国运股“。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Peter Thiel和Alex Karp等人共同创立,起家于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数据分析系统,后来逐渐延伸到商业市场。
Palantir的业务说来也简单,它卖的是“数据操作系统”,帮助客户用好数据、用上AI。具体来说,核心产品有三块:
Gotham:服务于政府和国防机构,整合情报、反恐和执法数据
Foundry:面向企业,帮助客户统一数据源、优化运营决策;
AIP(AI Platform):一个基于Foundry的交互插件,让你能够轻松调用市场上的大语言模型,比如ChatGPT,并与Foundry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使用Palantir产品的门槛。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Palantir主要做的是美国政府的生意。随着AI时代到来,Palantir又通过AIP把业务做到了商业领域。Palantir采用“Forward Deployed Engineer”模式,让工程师深入客户一线,把AI应用直接部署到业务流程里。这让客户上手快、切换成本高,合同规模迅速扩大。
2025年二季度,Palantir交出了里程碑式的成绩单: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美国商业同比增长93%,比政府业务增长更快,占比也升至31%。
公司还上调了全年指引:预计2025全年营收将达41.4–41.5亿美元,美国商业收入增速至少增长85%。这意味着,Palantir不再是依赖政府的“单腿走路”,而是商业与政府业务双轮驱动。
从战争到商业领域,Palantir让大家看到了大数据和AI在应用里的真正价值。
/ 03 /
Applied Digital,运营数据中心的超级牛股(涨幅108.77%)
Applied Digital的核心业务是建设并运营面向AI的高性能数据中心,专注在为AI训练和推理提供大规模GPU供电和托管园区,定位是“AI工厂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Applied Digital自身不直接卖GPU算力,而是通过长期租赁和定制化园区托管的方式,把数据中心、电力和冷却设施整体打包,提供给像CoreWeave这样的AI云公司,类似“土地和电厂的提供商”。
APLD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快速部署和低成本电力。他们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并利用德克萨斯州和北达科他州等地区的低电价来降低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公司在北达科他州已运营286MW数据中心,并在建的Polaris Forge园区将再提供高达400MW的IT负载。在未来,公司更计划最终扩展超过1吉瓦,相比于现在托管的不足300兆瓦,会有两三倍增长空间。
靠着这批稀缺产能,Applied Digital在2025年6月与CoreWeave签下15年、总额约110亿美元的长期合约,涵盖400MW的容量。算下来,未来年均进账7.3亿美元,而整个2025财年全年Applied Digital的营收也不过1.44亿美元。
这几乎锁定了公司未来十几年的现金流,相当于把“短期项目”变成了“长期国债”。靠着牢牢绑定CoreWeave这辆高速增长的列车,Applied Digital自然也获得了投资人的追捧。
/ 04 /
GE Vernova,曾经的“弃儿“变宠儿(涨幅83.33%)
GE Vernova,曾经是通用电气(GE)集团里被视为“包袱”的部门,却在AI带来的电力危机中,它却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自2024年4月独立上市以来,GE Vernova股价暴涨超过5倍,YTD回报率一度超越英伟达,成为标普500的明星公司。今年以来,GEV涨幅高达83.33%。
GE Vernova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燃气轮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及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其中,燃气轮机是最大看点。
燃气轮机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能把天然气燃烧能量转化为电能。在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大规模稳定供应、下一代核能商业化之前的过渡期内,燃气轮机成为了那个不可或缺的“补缺者”和“稳定器”。
燃气轮机卖的有多好?据说,GEV的燃气轮机产能在2027年之前几乎已全部售罄,公司的销售团队现在出去谈的订单,都是2028年甚至是2029年交付的合同。在GEV最新的季度财报中,电力部门的订单有机增长高达44%,达到124亿美元。
根据瑞银的报告,从搭建数据中心开始,GEV目前的积压订单总额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并且近年来都维持在年度销售额的三倍以上。
/ 05 /
Seagate (希捷),上涨92.59%的数据存储龙头
Seagate的核心业务是提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和美光、三星这些以半导体闪存为主的厂商不同,和美光、三星主要做“芯片级”的存储(比如U盘、SSD里用的闪存芯片)不同,Seagate更专注做大容量硬盘(HDD),就像一个个超大的“仓库”,专门用来存放海量数据。
在AI时代,训练大模型需要成千上万TB的数据,推理也要频繁调用这些资料。SSD速度快但太贵、容量有限,而Seagate的大硬盘虽然不如闪存快,但容量大、成本低,非常适合拿来做“大模型的数据仓库”。
作为全球HDD领域的龙头,Seagate的产品已成为OpenAI、微软、亚马逊、谷歌等超大规模云的基础设施之一。
靠着大容量HDD和系统级存储解决方案,Seagate在2025财年交出了亮眼答卷:营收实现90.97亿美元,相较2024年的65.51亿美元同比增长38.86%;GAAP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分别达到35.2%和20.8%,分别提升11.8和13.9个百分点。这不仅结束了此前的下滑周期,也印证了AI数据中心拉动存储需求的逻辑。
更重要的是,Seagate管理层上调了全年指引,预计2025财年营收将达到76–78亿美元,高于此前的72–74亿美元。公司强调,AI应用的训练和推理需要持续的数据存取,未来数年将推动企业级HDD的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 06 /
A西部数据,受益于数据存储需求增长(涨幅76.14%)
西部数据(WDC)的核心业务也是数据存储。相比较之下,Seagate更偏HDD,三星更偏闪存,而西部数据两手都要,既能提供“超大仓库”(HDD,容量大、成本低),也能提供“高速快递柜”(SSD,速度快、延迟低)。
在AI时代,训练大模型既需要存放PB级的数据(靠HDD),又需要高速调用和写入(靠SSD)。西部数据恰好覆盖了这两种需求。
截至2025年6月27日的第四季度,WD实现营收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达到2.8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00万美元暴增。2025财年全年营收更是高达9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为19亿美元,一举扭转2024财年3300万美元的亏损。
比起财务数据的增长,更重要的是,AI正在重塑存储行业。用西部数据首席执行官Irving Tan的话说:
“AI正在改变数据的创建、收集和存储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数据的价值。Agentic AI的广泛应用将生成海量数据,HDD凭借无与伦比的成本效益和可靠性,仍是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
/ 07 /
Credo Technology,给数据中心建高速路(涨幅71.72%)
Credo Technology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连接解决方案的公司,主要解决数据中心里“芯片和芯片之间怎么传数据”的问题。
在AI时代,模型训练需要成千上万颗GPU协同工作。问题是:GPU本身再强,如果传输不畅,就像“高速公路堵车”,整体算力发挥不出来。Credo的产品,就像为数据中心修建的高速公路与桥梁,确保GPU、CPU和存储之间能高速、低功耗地传输数据。
Credo的核心产品包括SerDes芯片(串并转换)、光电转换模块、电缆与AEC(有源电缆)。这些技术让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更快、更稳定,同时能显著降低能耗。在算力爆炸的今天,这类“低功耗、高带宽连接”成了数据中心的刚需。
靠着在AI互联领域的积累,Credo在2025财年表现亮眼:全年营收翻倍至4.37亿美元,第四季度收入单季达到1.7亿美元,环比增长25.9%,同比更是大幅增长179.7%。
目前,Credo已经打入了英伟达、微软、Meta等超大规模云厂商的供应链。这为公司后续增长带来了更大的确定性。管理层预计,2026财年收入将突破6亿美元,主要增长动力来自AI数据中心的高速互联需求。
/ 08 /
NRG,电力风口上的传统电厂
(涨幅62.23%)
NRG不是那种讲AI、大模型、元宇宙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主营传统发电和零售配电的老牌能源公司。
NRG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光自己有电厂能发电,还直接把电卖给老百姓和公司。以前电力行业常见的模式是:发电公司发电→卖给电网→电网再卖给用户。而NRG把这几步合在了一起:它既自己发电,也通过收购Direct Energy等零售公司,把电直接卖到用户手里。
这就好比它既是“面粉厂”,又是“面包店”,还能直接把面包送到你家。这样一来,即使电价大起大落,它也能靠“自产自销”的模式稳住利润,还能在和客户谈价格时更有底气。
在AI缺电的大背景下,NRG恰恰握着当下最稀缺的资源——稳定、可调度的天然气电厂。当风电、太阳能不能保证24小时供电时,NRG的天然气机组可以随时顶上,为AI数据中心和工业用户提供稳定电力。
于是,能够补上电网缺口的NRG,就自然成了投资人关注的重点。NRG管理层明确提出,未来几年会重点绑定数据中心客户,加大对灵活电源和储能的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乌鸦智能说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