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飙升1.6倍,顺丰同城崛起。
3月28日,顺丰控股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2844.2亿元(+10.07%),归母净利润101.7亿元(+23.51%),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创下A股上市以来新高。
然而,这份财报背后既有业务结构的优化与战略转型的成效,也暗藏国际业务亏损、单票价格下滑等挑战。
利润新高背后的“三驾马车”
财报显示2024顺丰营收与利润双增。
2024年顺丰营收增速触底反弹,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5.1%回升至全年+10.07%,净利润率从3.5%提升至3.58%。
这一增长源于其三大主力:
一是时效件回暖,收入1222.1亿元,增长5.8%。
二是同城即时配送爆发,收入157.5亿元,增长27.1%。
三是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扩张,收入704.9亿元,增长17.5%。
三者协同助其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321.9亿元,增长了21.1%,自由现金流同比大增70%,支撑了106亿元的分红与回购计划,分红比例提升至40%。
这一举措既彰显财务稳健性,也传递了对长期价值的信心。
具体来看,时效件业务更加高端市场化。
尽管业务量增速11.8%高于收入增速5.8%,但顺丰通过航空大件货量涨幅20%和电商退货场景巩固高端市场,单票价格虽降3.4%,仍以7.57%市占率稳居时效件龙头。
国际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升至24.8%,但亏损1.32亿元,主因是子公司KEX架构调整及海外网络扩张成本。
不过,东南亚市场增速超30%、鄂州机场国际航线吞吐量增200%,为长期全球化奠定基础,虽有盈利,但阵痛并存。
相比以上两者,同城配送就亮眼许多,2024年,顺丰同城营收达157.5亿元,同比增长27%,较2021年上市时近乎翻倍。
赚钱效应也在加倍释放,自2023年上半年盈利后,顺丰同城的净利润翻倍增长。
2024年,净利润达1.3亿元,同比增长162%。简直就是扭亏为盈的新物种。
内卷?出海?
国内快递市场,成了四通一达系,菜鸟、京东还有极兔加速抢夺商务件市场,顺丰单票价格同比下降3.4%,业务量增速11.5%低于行业平均21.5%。
如何在“量价平衡”中维持高端定位,成为关键命题。
在海外市场,顺丰控股2024年累计中标100多个海外供应链项目,其中完成落地超过50个,服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韩国、菲律宾、荷兰、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
另外,《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5%企业使用顺丰国际产品及服务。
尽管中标超100个海外项目,但盈利模式尚未跑通,地缘政治如红海航运危机与燃油成本波动仍然构成风险。
不过近年来,顺丰积极拥抱大数据数字化建设,科技赋能供应链,实现全球化突围。
顺丰通过无人分拣中心可使人效提升4倍,利用物流决策大模型优化成本,单票分拣成本降12%,实现科技降本。
在鄂州机场开通15条国际航线,国际货运吞吐量增200%,未来或通过轴辐式网络实现全球48小时达,使其成为国际化的超级引擎。
新能源车占比40%、绿色包装覆盖90%电商件,叠加中国“设备更新”政策,工业物流需求或成新增长点。
结语
顺丰2024年的成绩单,是“高端化坚守”与“全球化冒险”的混合体。
净利润破百亿印证了其战略定力,但国际业务亏损与价格战压力也警示:
物流行业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顺丰能否在全球化与科技赋能中实现“第二曲线”的真正盈利,将是下一阶段的最大看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标杆研学中心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